本文目录
陕西三大国际节日?
1、西安古文化艺术节
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举办的一项大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。从1990年开始,每年金秋九月在城区举办一次,与西安国际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同时开幕,历时7天,好戏连台,异彩纷呈,1998年改为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暨旅游节。目的在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,振奋民族精神,促进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,增进友谊,并以此为契机,带动陕西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,推动全省旅游业发展。
古文化艺术节荟萃了陕西民间艺术精华,世上内容丰富,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精彩节目和活动项目有:
宫廷仪仗锣鼓——各种锣鼓响声震天,八面威风;各种造型的芯子、高跷、旱船、竹马、耍狮、舞龙、奇险玄妙,各领风骚。
大型宫廷焰火——包括起火、花筒、药火、星筒、纸炮5个品种,以低空杆为主,配以空中盘火和高空礼花,上下交相辉映,五彩缤纷,灿烂夺目。
街头社火表演——跑旱船,走竹马、秧歌队、载歌载舞,古城街头热闹非凡。
大型文艺节目——有各届古文化艺术节的主题演出大型音乐歌舞《长安瑰宝》、《丝路风情》、《长安神韵》、《秦俑魂》、《凤鸣长安》等,以恢宏壮观的气势,优美的旋律,精湛的表演艺术,向海内外宾客展现出西安辉煌的历史篇章,体现出“重振汉唐雄风,重辟丝绸之路”振兴陕西的宏伟气魄。有久演不衰的深受海内外宾客欢迎的《仿唐乐舞》。还可以欣赏陕西地方戏秦腔、眉户、碗碗腔、木偶、皮影等精彩节目,另外邀请有国内外文艺团体前来演出,每届推出10多台优秀文艺节目,近千名艺术家会聚古城西安献艺。
古城墙艺苑。举行别开生面古城墙夜景夜市入城式,来宾通过南门吊桥,鱼贯而入,进入瓮城,然后登上古城墙,尽情观赏文艺、武术、气功和仿唐斗鸡表演等,参与各种游乐项目,还可漫游美食街边吃边游,既饱眼福,又饱口福,仿佛进入神奇梦幻的世界。
民间工艺品和纪念品展销。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剪纸、泥塑、布贴、秦兵马俑仿制品、铜车马仿制品,瓷器、五毒马甲背心、唐三彩、柳编和秦绣品等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,任凭游人选购。
2、长安国际书法年会
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,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。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,从周甲骨至秦篆,从汉隶到唐楷书,具有几千年的历史。长安(今西安)既是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的地方,又是保存历代书法名作(碑石)最多的地方,被誉为“书法之乡”。1986年,试办第一届年会时,曾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书法名流前来参加献艺,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长安国际书法年会为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举办。届时,海内外的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将云集古城,切磋技艺,交流经验,结识朋友,并进行参观游览年会主要内容有:大型仿唐代雁塔题名仪式;历代名人墨迹展览;中外书法家笔会;优质文房四宝展销;书法理论研讨会,参观碑林、石门十三品活动等。
3、 西安兵马俑石榴节
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,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。每到秋高气爽之时,亦正值旅游旺季,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,更为骊山增辉添色,令海外游客赞叹不已,驻足不前。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,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。在1991年举办的首届兵马俑石榴节中,身着石榴裙的16位石榴仙子给客人敬奉石榴的场面,曾倾倒万人。
兵马俑石榴节为每年9月中旬(一星期)在临潼举行。其主要活动为参观兵马俑、华清池贵妃浴旅游、万亩石榴园观赏及品尝、传统石榴节庆、骊山古烽火台点火仪式等。
兵马俑的布局?
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的东侧,是秦始皇陵的配件建筑之一。兵马俑的总面积达到20多万平方米,其中现已发掘出土的坑道面积为22,780平方米。兵马俑分为三个坑道,每个坑道内都有巨型兵俑,其布局如下:
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是最为著名的。它分为四个阵列,共有8,000多个兵马俑。整个布局严密有序,按照不同军种分别排列,宛如一座军事阵地。
二号坑比一号坑稍小,内部布局比较复杂,阵列较为密集,并且有更多的战马。兵马俑数量共计1,300多个,主要是武士、弓箭手和战车手等。
三号坑内的兵马俑数量最少,但是其中神射手和骑兵等形象造型十分优美精致,极具观赏价值。共有68个兵马俑和马匹。
三个坑内兵马俑的布局均各具特色,且整个兵马俑群体布局严谨,充分展现了秦代军事制度的严密与科学。
陕西旅游宣传语?
陕西,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。在这里,你可以探寻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遗迹,如秦始皇兵马俑、大雁塔、钟楼等;也可以领略世界自然遗产黄河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;还可以品尝陕西特色美食,如肉夹馍、凉皮、臊子面等,满足你的味蕾。在这里,你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瑰宝,也可以领略到陕西人民的热情好客。来陕西,让你的旅行充满意料之外的惊喜和美好回忆。
扶风臊子面来历?
臊子面也称“嫂子面”。相传周文王年幼时父母双亡,是嫂子将他抚养成人。
一次出征途中,突遇瓢泼大雨,风寒入骨,周文王一病不起,服过百药而不见起色。军中无帅,异军趁虚而入,文王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,周文王被几名亲兵舍死相保,逃到一座破庙里避难。
嫂子得知心急如焚,经过七灾八难找到周文王避难的破庙里,亲自为文王擀制了热腾腾香喷喷的臊子面。文王吃得大汗淋漓,风寒去了一大半。于是,精神抖擞,重新招兵买马,东山再起,收复了失地。后来为了纪念嫂嫂的那一碗救命面,遂取名为“嫂子面”。
由于方言发音问题,在关中西府,人们将“嫂子面”读成了谐音臊子面或哨子面。
陕鼓和沈鼓的区别?
主要在于其发源地和演奏方式不同。陕鼓源于陕西省,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,其音调高亢、节奏明快。而沈鼓则源于辽宁沈阳市,是一种古典打击乐器,音调低沉,旋律较为稳定。此外,陕鼓演奏时常使用双架鼓棒,并搭配其他打击乐器如大钹、铜锣等,在打击乐队中占据重要地位。而沈鼓常常与中国古典乐器如二胡、笛子等搭配演奏,在室内演出以及舞台剧中使用较多。总的来说,陕鼓和沈鼓都是中国文化瑰宝,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